•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5-11-30
来源:空间维度的中华文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51128日上午,“空间维度的中华文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及主题发言在中国人民大学音乐厅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与《文学遗产》编辑部联合举办,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万曙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对莅临本次大会的学者与嘉宾表示了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内部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研究发展效力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否厚重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作为具有自身学术传统的学术体,期望与会学者能在本次大会中切磋互动,并将古代文学的内在能量辐射到更大的学术和生命空间,给予我们个人身心和民族文学以更大的启示。最后,他预祝大会能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大学中文系安平秋教授认为,过去的中华文学史研究一直从时间角度把握历史朝代与文学现象的关系,针对空间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没有给予充足的关切,学术界需要回到空间领域对文学史做专题的研究。结合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能够使文学探讨更具立体感、更富综合性,从而推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文学遗产》杂志主编刘跃进教授回顾了空间维度在一百年来的文学研究中的被运用和关注的历史,强调了还原历史时空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中华文学史内涵丰富,至少包含了作为汉语写作的中华文学史、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写作、被中华文化辐射影响的文学圈与海外的中华文化圈四种文化文学传统,这些传统指向了一个巨大的时空。因而,空间概念能对中华文学研究范围做出巨大扩充,对于拓深目前的文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致辞结束后,与会学者们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

在主题发言阶段,山东大学古籍所郑杰文教授探讨了从空间维度进入文学史的具体方法策略。

南开大学文学院陈洪教授以新武侠小说为例阐述了空间与文体的内在关联。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李炳海教授叙述了《天问》作品对吴国的历史叙事及其所展现的空间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朝戈金教授从民俗学“经济文化类群”这一概念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对其文学文体的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左东岭教授以近古诗学为例,强调了比较方法和整体视野在研究地域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论述了空间维度在文学史中展开的具体方法。

28日下午及29日上午,学者们针对从空间角度进入文学史的各项具体议题做分组讨论。

文/图:万梦依(2014级硕士研究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