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9-04-17
来源:

4月12日下午2点30分,接续上午的意犹未尽的讲座,由张璐副教授主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题讲座第三十五讲——《偏误分析理论基础与研究程序》继续在修远楼303教室进行。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同学认真学习并就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首先,通过生动的语料展示与论文实例,张璐副教授谈到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上存在的几大问题:在写作时,一定要鉴别学习者的偏误类型是隐性还是显性、区别偏误与非规律性的错误、明确属于自己研究范围的偏误,否则将造成浩如烟海的工作量和不切主题的研究结果。接下来,老师从偏误类型和习得过程两个角度对学习者语言偏误进行分类描写。偏误类型角度看,存在误加、误代、遗漏、错序、杂糅五种可能方面,这五个方面内部又有进一步划分的价值;习得过程角度看,可以分为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和后系统偏误,它们在改正的可能性和解释的可能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别性特征。在这个问题上,张璐副教授着重强调出,我们不要只是简单地进行偏误形式的描写,特别是对于一组词的偏误进行描写时,应再细致一些。第三个部分,老师从偏误来源的角度对学习者语言偏误进行了解释,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以及训练失误的影响。最后,老师辨证地指出了偏误分析研究的局限,如难以看到中介语的动态发展与整个体系,难以观察到由于回避策略而产生的问题。

精彩的讲解过后,教室里掌声雷动。同学们纷纷抓住与张璐副教授学术交流的机会,就学习者语言偏误提出了几个疑问,例如如何在偏误研究上推陈出新、防止写成“八股文”?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老师的殷切指导和耐心解答。

通过学习,每位同学都表示获益匪浅,不仅对学习者语言偏误有了更全面详实地看法,而且对于即将面临的论文选题有了新的思考。

图/文:杜圭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