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16-09-21
来源:
“2016鲁迅文化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日程预告
论坛总主题:鲁迅——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中国人民大学分会场主题:鲁迅——在传统与世界之间
中国传媒大学分会场主题:鲁迅研究——在现实与可能之间
主办单位:
鲁迅文化基金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中国鲁迅研究会
国际鲁迅研究会
“2016鲁迅文化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程
日期 |
时间 |
活动 |
地点 |
备注 |
||||||
9月22日 |
全天 |
海外及境外学者报到&入住 |
燕山大酒店一层大厅 |
海外学者由志愿者赴机场接回 |
||||||
18:00-19:30 |
晚餐 |
中国人民大学汇贤食府竹园 |
||||||||
9月23日 |
7:00-7:40 |
早餐 |
燕山大酒店餐厅 |
凭房卡 |
||||||
7:50-8:30 |
乘车前往全国政协礼堂 |
燕山大酒店门口 |
集体乘车 |
|||||||
8:30-8:40 |
领取请柬 |
全国政协礼堂门口 |
一人一张,凭请柬进入 |
|||||||
9:00-11:30 |
“2016鲁迅文化论坛”开幕式及大会主题发言 |
全国政协礼堂 |
||||||||
11:30-12:30 |
午餐 |
北京三十五中学餐厅 |
集体乘车 |
|||||||
12:40-13:10 |
乘车回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
||||||||
14:00-14:20 |
中国人民大学分论坛“鲁迅——在传统与世界之间”开幕式 |
会议主办方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孙郁教授致辞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
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京华研究员(注:23日下午、24日上午分论坛均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举行) |
||||||
海外学者代表: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朴宰雨教授致辞 |
||||||||||
国内学者代表:吉林大学文学院张福贵教授致辞 |
||||||||||
14:20-14:30 |
合影留念 |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门前 |
||||||||
14:30-15:40 |
主题研讨第一场:鲁迅的思想传统(上) |
1.张梦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世界视野中的鲁迅与鲁迅视域里的世界 |
主持: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评议:王润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注: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自由讨论共20分钟。以下同上)。 |
|||||||
2.代田智明(日本东京大学教学学部):关于“超越性”的东西:自现代小说至鲁迅 |
||||||||||
3.张钊贻(澳洲昆士兰大学历史与哲学探索学院):“未完成”的鲁迅与当代世界 |
||||||||||
4. 高远东(北京大学中文系):鲁迅相互主体性意识的当代意义 |
||||||||||
5. 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与“近代的超克” |
||||||||||
15:40-16:00 |
茶歇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
||||||||
16:00-17:10 |
主题研讨第二场:鲁迅的思想传统(下) |
1.林曼叔(香港《文学评论》杂志社):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 |
主持:藤井省三(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评议:高远东(北京大学中文系)。 |
|||||||
2.张福贵(吉林大学文学院):鲁迅思想的民族主义迷雾 |
||||||||||
3.高旭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鲁迅与儒学传统的深层精神联系 |
||||||||||
4.金河林(韩国朝鲜大学中文系):鲁迅对于古典文学的观点浅论——以《魏晋风度及文章及药及酒的关系》为中心 |
||||||||||
5.汪卫东(苏州大学文学院):国学、科学与精神现状——鲁迅遗产与当代中国的三个视点 |
||||||||||
17:10-18:10 |
主题研讨第三场:鲁迅的文学世界 |
1.陈漱渝(鲁迅博物馆):鲁迅笔下若干人物的多重性 |
主持:张梦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评议:朱寿桐(澳门大学中文系)。 |
|||||||
2.郭 枫(台湾《新地文学》社):鲁迅诗歌的现代艺术和古典神韵 |
||||||||||
3.李夏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孔子学院):从《狂人日记》到《阿q正传》:鲁迅小说研究 |
||||||||||
4.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鲁迅怎样描写暴力 |
||||||||||
18:30-20:00 |
晚餐 |
中国人民大学峰尚圣宴 |
||||||||
9月24日 |
8:30-9:30 |
主题研讨第四场:鲁迅的世界传播(上) |
1.王润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解开鲁迅小说遗传基因跨族群与语言“生命之谜”——从绍兴到东南亚 |
主持:陈漱渝(鲁迅博物馆);评议:张钊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亚洲语言及研究系)。 |
||||||
2.藤井省三(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佐藤春夫与鲁迅——两位作家的相互翻译和交往 |
||||||||||
3.庄华兴(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外文系):鲁迅在冷战前期的马来亚与新加坡 |
||||||||||
4.洪昔杓(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中文系):近代时期韩国对鲁迅文学批评和思想谱系——丁来东和金台俊 |
||||||||||
9:30-10:30 |
主题研讨第五场:鲁迅的世界传播(下) |
1.朱寿桐(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文化建设中的鲁迅传统 |
主持:郭枫(台湾新地文学社);评议:李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
2.杜文晓(越南河内国家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系):越南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鲁迅作品 |
||||||||||
3.李旭渊(韩国西江大学中文系):如何重建自我:“伤逝”里的记忆与忘却 |
||||||||||
4.海孟德(印度尼赫鲁大学中文系):今日中国社会与鲁迅先生:我来说两句话 |
||||||||||
10:30-10:50 |
茶歇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
||||||||
10:50-12:00 |
主题研讨第六场:鲁迅周边 |
1.秋吉收(日本九州大学中文系):成仿吾与鲁迅《野草》 |
主持:林曼叔(香港《文学研究》杂志);评议: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
2.李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学复兴时代的“鲁迅语文” |
||||||||||
3.小川利康(早稻田大学商学院):周氏兄弟与安德列耶夫 |
||||||||||
4.王学谦(吉林大学文学院):摩罗气与东北风——萧军、萧红与鲁迅精神的相遇 |
||||||||||
5.葛 涛(鲁迅博物馆):新发现的鲁迅的三则集外文字考释 |
||||||||||
12:10-13:30 |
午餐 |
中国人民大学汇贤食府大厅 |
||||||||
14:00-15:20 |
博士论坛(上):文本 |
1.范国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鲁迅留日时期思想建构中的列夫•托尔斯泰之影 |
中国人民大学公教一楼1404。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评议:张洁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注: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自由讨论共20分钟) |
|||||||
2.邢 程(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被书写的时间与书写的时间——论《朝花夕拾》中鲁迅的二重映像 |
||||||||||
3.范阳阳(郑州轻工业学院中文系讲师):启蒙者婚恋心理解析——重读《伤逝》 |
||||||||||
4.赵 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月光与狂人——再读《狂人日记》 |
||||||||||
5.蔡洞峰(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两个口号论争 |
||||||||||
6.刘 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鲁迅“救救孩子”思想的来龙去脉 |
||||||||||
15:30-16:40 |
博士论坛(下):传统 |
1.徐纪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浪漫感伤的文风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歧途——论台湾作家龙瑛宗对鲁迅的接受 |
中国人民大学公教一楼1404。主持:李永东(西南大学文学院); 评议:张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注: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自由讨论共20分钟) |
|||||||
2.刘帅池(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网络民粹主义与“跌落尘埃”的鲁迅形象 |
||||||||||
3.董 晴(中山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作为方法的“鲁迅派” |
||||||||||
4.赵 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直面现实的讽刺:汪曾祺叙事性创作中的鲁迅传统 |
||||||||||
5.钱江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性别符号与女师大风潮论争——以许广平为中心 |
||||||||||
17:30-19:00 |
晚餐 |
中国人民大学峰尚圣宴 |
||||||||
9月25日 |
7:00:8:10 |
乘车前往中国传媒大学 |
燕山大酒店门口 |
集体乘车 |
||||||
08:20-08:35 |
中国传媒大学分论坛“后鲁迅时代及其未来”开幕式 |
1.会议主办单位领导: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党委书记孙杰教授致欢迎辞 |
中国传媒大学新国际交流中心三层m3 4厅 |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教授 |
||||||
2.国内青年学者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符杰祥致辞 |
||||||||||
3.国外青年学者代表:韩国延世大学副教授徐维辰致辞 |
||||||||||
4.博士、博士后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赵丹致辞 |
||||||||||
5.会议主办方学者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刘春勇致辞 |
||||||||||
08:35 -08:45 |
合影留念 |
中国传媒大学新国际交流中心门前 |
||||||||
8:45 -9:55 |
主题研讨第一场:现代与传统之间(上) |
1.张 勇(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鲁迅早期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及其独特性 |
中国传媒大学新国际交流中心三层m3 4厅。 主持:王家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评议:李寳暻(韩国江原大学中文系)(注:每人发言10分钟,评议、自由讨论共20分钟,以下均如此)。 |
|||||||
2.徐维辰(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从科学到吃人 |
||||||||||
3.符杰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晚清中国的苏菲亚传奇与文化政治 |
||||||||||
4.孟庆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1907年的周氏兄弟:《天义》阅读札记 |
||||||||||
5.高传峰(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论周氏兄弟的早期翻译 |
||||||||||
9:55-10:05 |
茶歇 |
|||||||||
10:05-11:15 |
主题研讨第二场:现代与传统之间(下) |
1.李寳暻(韩国江原大学中文系):發現異質性的世界 |
地点同上。主持:曹振华(山东省社科院《东岳论丛》);评议:梁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
|||||||
2.张 松(山东省社科院哲学所):国民性批判与儒家传统之复兴 |
||||||||||
3.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鲁迅与本雅明:现代性审美的中国话语 |
||||||||||
4.张光昕(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野草》:写作的草图 |
||||||||||
5.颜景高(山东省社科院哲学所):论鲁迅的“抽象政治”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
||||||||||
11:15-12:25 |
主题研讨第三场:学问与世俗之间 |
1.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鲁迅在广州夏令学术演讲会演讲资料补遗 |
地点同上。主持:易晖(中国现代文学馆);评议:邱焕星(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
2.张 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都市精神生活的世故”——鲁迅的一个面相 |
||||||||||
3.陈 洁(北京鲁迅博物馆):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讲台 |
||||||||||
4.张 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行走、爱夜与人事——基于鲁迅书信、日记和创作的鲁迅现代市民身份转型研究 |
||||||||||
5.宋声泉(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命名考略 |
||||||||||
12:30-13:30 |
午餐 |
中国传媒大学新国际交流中心二层自助餐厅 |
||||||||
14:00-15:20 |
主题研讨第四场:文本与政治之间(上) |
1.李林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鲁迅“革命”思想再解读:以《阿q正传》为焦点 |
地点同上。主持:符杰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评议:崔云伟(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
|||||||
2.姜异新(北京鲁迅博物馆):国民性语境下的启蒙扩散研究——以《呐喊》《彷徨》为中心 |
||||||||||
3.李 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族政治和鲁迅的儿童观 |
||||||||||
4.于小植(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被拉裂的生命与弥合创伤的努力——关于鲁迅心理的一种解说 |
||||||||||
5.丰 杰(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阿q革命”与“二重思维” |
||||||||||
6.孙海军(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鲁迅笔下吴稚晖形象之变迁及其缘由 |
||||||||||
15:20-16:40 |
主题研讨第五场:文本与政治之间(下) |
1.李永东(西南大学文学院):“假洋鬼子”的辫子与启蒙者的愤懑 |
地点同上。主持:姜异新(北京鲁迅博物馆) 评议: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
|||||||
2.邱焕星(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鲁迅、女师大风潮与国民革命 |
||||||||||
3.龙永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鲁迅厦门时期“穿湿布衫”体验与《奔月》的再理解及其他 |
||||||||||
4.国家玮(山东大学文学院):“道德与事功”的挫败--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 |
||||||||||
5.李 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雪》笺释 |
||||||||||
6.吴金梅(大连大学文学院):重建秩序:知识分子现代性使命情怀的契合——以鲁迅杂文与明清小说为例 |
||||||||||
16:40-16:50 |
茶歇 |
|||||||||
16:50-18:10 |
主题研讨第六场:后鲁迅时代及其未来 |
1.韩 琛(青岛大学文学院):1968:最后的革命与“伊藤鲁迅” |
地点同上。主持:李林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评议:张勇(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
|||||||
2.石天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鲁迅:作为毛泽东《讲话》的理论资源 |
||||||||||
3.张丛皞(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解放区文艺讲话中的“鲁迅” |
||||||||||
4.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人性革命”:池田大作对鲁迅的阐释视域 |
||||||||||
5.李雅娟(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焕发思想活力的实证研究——读北冈正子《鲁迅 |
||||||||||
6.周珉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戏剧影视作品中的鲁迅形象及其转变 |
||||||||||
18:10-18:30 |
闭幕 |
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长逄增玉教授; 大会总结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澳洲昆士兰大学历史与哲学探索学院张钊贻教授 |
中国传媒大学新国际交流中心三层m3 4厅 |
|||||||
18:30-20:00 |
晚餐 |
中国传媒大学新国际交流中心二层自助餐厅 |
||||||||